滤网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滤网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看一看机械加工企业的发展问题--中国机械网(www.jx.cn)新闻资讯

发布时间:2021-10-20 19:40:45 阅读: 来源:滤网厂家

加工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,竞争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价格竞争在价格竞争背后掩盖着行业的危机

问题1、产品研发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发展。目前能有产品研发能力的机械加工企业不足10%,众多的加工制造企业不是不想研发,而是缺乏研发的实力和资源。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临近,众多企业只能在外观上做些改变,很难在设计理念、工艺改造、新材料应用等方面有质的突破。虽然政府在产、学、研联合方面提供一些平台,但是从效果来看,收效甚微。企业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微弱力量,做着低水平的改善。

问题2、小规模企业难以支撑供应链,许多企业都是两头在外,原材料来自一千公里以外,产品销售到一千公里以外,一来一去二千公里,物流成本居高不下,而企业规模不大,而产品又缺乏高附加值,难以消化这些物流成本。更突出的是一些配套的机械产品,在当地无法形成产业集群,企业生产的单一部件应供应到千里之外的主机厂,如果当主机厂所在地形成了产业集群,当供应链基本形成时,外来的竞争就显得相对乏力了。

上述二个问题只是影响机械加工行业利润众多问题中的一小部分,限于篇幅不再展开讨论。但是这些问题不是危言耸听,当WTO进程越来越深入的今天,机械加工企业除了在设备工具等方面追赶国外水平外,产品研发与创新及供应链问题,应根植于每个企业经营着的脑中。

缺乏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产品自身没有竞争力forta

许多外部专家常常把企业中的许多困境归结到管理问题,于是业务流程重组、战略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盛行,某种意义上误导了企业管理者,我个人的观点是今天中小民营企业在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产品问题,产品问题表现在同质化、同价化,缺乏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产品自身没有竞争力。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,企业有受限于各种资源的紧缺,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,企业应在产品上考虑突围,而不是在其它管理方面升级,有了具竞争力的产品再谈内部管理不迟。

我觉得这是中国特色,理由在于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原始积累阶段的市场化环境太差,相当多的企业的产品不是以市场需要而生产,而是根遗产继承顺序据我能生产这个产品,然后再找市场,企业发展有太大的盲目性。以某地拖鞋集群为例,2003年的注塑设备才15台左右,2004年发展到100台左右,2005年增加到1500台,如此盲目进入市场,最终结果是设备开工严重不足,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回到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的原始竞争态势,产品本身万变不离其宗,毛利也从03年下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。但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往里冲,冲向那残余的利润。

技术合作点滴forta

技术合作的方式很多。不知您的公司的需求是什么。一般的技术合作是以购买对方的关键零部件,按对方的产品标准生产组装,这里关键是购买对方的零部件,对方为了回报,应提供设备的生产和安装工艺。其实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双方都有好处。但是您应该坚持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服务。还有对使用对方MARK的使用权。在这里合作的前提是你可以生产他们的设备。对方应对您们生产的设备进行质量确认。

我的意思不是花钱买技术forta

我所表达的不是花钱买技术。因为这是抽象的。常见的技术合作都是中方对外方某一型号产品有兴趣,经评估经济技术性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,于是对该产品进行洽谈,中方对该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在设计或制造上有困难,于是针对该产品的关键零部件的购买进行谈判,相关技术部分的谈判如产品安装技术图纸,零件图纸、维修技术、服务技术等需要外方支持的条款,为技术合作。

我上了你的网站,看了你们的产品,我觉得你们需要的也应应该只是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,你们应该与他们就技术合作事宜进行沟通,首离婚律师咨询在线先是“技术合作”定义,概念,范围。建议你们先就小范围的核心部分技术进行洽谈。这里的重点是你们要买他们的产品(核心零部件或关键零部件。作为条件,外方应从向你们提供相关技术援助,保证他们的部件产品能顺利在你们的产品上匹配安装。至于合资公司产品对客户接受度问题,这个未来可以通过包装解决。不难的。

产能是这样被拉伸的forta

97年我被派到台湾去研修管理,参观不少中小机械加工企业,仔细看了他们的设备,很多也是六十年代、七十年代的机床设备,感到奇怪,为什么同样的设备,台湾企业加工的质量和数量都超过大陆国有大企业,带着这个问题,做了更详细的调查,原来管理机制使然。

如某公司,人员不过一百多人,设备也普通,但是公司新进大学生,把老设备改造成数控,使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,接着又把设备按照工艺需要,增加设北京离婚律师事务所排名计了辅助设备,改造成生产线,使原来单一的产品加工,改成专业加工流水线,接着又延伸了生产线,完成了产能的飞跃。这种技术革新,在我们国有大型企业也曾经是一个口号和行动,但是效果没有这么鲜明。同样大学毕业生,在国有企业里很少能有这种表现。台湾小企业的机制实现了人性的激发。设备还是老设备,人员还是原来的员工,但是产能和质量实实在在上了一个大台阶。作为回报,公司赠送了他们10%的股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