滤网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滤网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你还在用iPhoneiPad奖励孩子吗

发布时间:2020-06-29 19:47:09 阅读: 来源:滤网厂家

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,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,而很多家长经常采用的就是简单的物质奖励法,在物质上一味满足他们的要求,比如说,考进班里前五名就奖励孩子一部新款手机之类的许诺。久而久之,物质奖励就成为了一些孩子学习的动力,孩子对物质奖励的要求也不断升级换代,甚至还把成绩看作是交易的筹码。

孩子们对物质奖励过于偏激的行为,让究竟应不应该给予孩子物质奖励、如何奖励等问题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话题。专家们认为,物质奖励并不是不可以,但关键在于奖励得当,要把社会性奖励与物质奖励互相结合。

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

故事

不当的物质奖励,会不断升级换代

“你如果考试超过95分,就奖励你一部iPhone……”

阿珍是6年级的琦琦的妈妈,而物质奖励也是她经常用来刺激孩子学习的法宝,最近PSP、MP4都已经满足不了女儿了,她决定给予了女儿上述“最高奖励”,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得到满足之后的女儿反而失去了原始的学习动力。

近40岁才有小孩的阿珍把女儿视作掌上明珠,总是满足女儿的各种要求,此时奖品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。小时候女儿喜欢到处乱跑,阿珍对她说如果你能静下来,妈妈就给你买芭比娃娃,女儿就乖乖听话了。读书后,女儿的要求也从冰激凌、麦当劳等食品转向裙子、手机等电子产品。而只要女儿符合她定下来的要求,她便一定满足。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她与女儿之间的契约。

女儿上五年级时,因为沉迷小游戏成绩一直平平,让阿珍很担心。想起女儿曾羡煞地看着同班同学的iPhone,阿珍便对她说,只要你考试超过了95分,妈妈就给你买一部iPhone。这完全激发了女儿的想要手机的欲望,考试还真的屡屡超水平发挥。阿珍为此兴奋不已,而不到11岁的琦琦也拥有了自己的iPhone。然而,到了6年级,小升初考试一天天迫近了,而女儿却又恢复了慵懒的常态。阿珍实在想不到用什么刺激孩子了,她求助于老师,老师对她的回答是,礼物成了学习动机,物质的刺激已经让孩子丧失了原始的学习动力,家长过分的满足让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目的,甚至把成绩看作是交易的筹码。而且靠物质、许愿等诱发、启动的行为,往往会以不断“升级换代”的新许愿、新物质加以维护。

观点

物质奖励要慎用

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一个寓言: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,叫声连天。几天过去,老人难以忍受。于是,他耐着性子想了一个妙招,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,对他们说:“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,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,这点钱表示谢意。”孩子们很高兴,第二天仍然来了,一如既往地嬉闹。老人再出来,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。5美分也还可以吧,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。第三天,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,孩子们勃然大怒,“一天才2美分,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!”他们向老人发誓,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!在这个寓言中,老人巧妙地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“为自己快乐而玩”变成了外部动机“为得到美分而玩”,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,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。

而家长的物质奖励就是德西效应在生活中的表现。这样的方式短期内能够激励孩子的学习积极性,但如果总是使用这招,不但丧失了激励作用,还会使孩子把学习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,为一把糖、一件新衣服、几块钱而学习。久而久之,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,不仅不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,还会使其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。

奖励对学习有帮助的东西,会产生良性循环

虽然说,物质奖励会带来一些副作用,但也并不能一概否认物质奖励毫无用处。相反,如果家长能正确运用物质奖励,也是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的,关键是奖励的方法要得当。在采访过程中,不少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,就对记者畅谈了自己不完全否认物质奖励的作用。

“我就经常用小红花、贴纸等方式奖励小朋友。”汇景实验小学蔡老师担任班主任六年了,她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。她说,在教育心理学上,这称作“代币制”, 这是典型的行为塑造与矫正方法,行之有效、科学合理。尤其是当孩子刚进入小学时,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,必须借助代币制进行行为养成和塑造训练。这一过程是必须的,与孩子内在学习动机并不矛盾。因为经过代币制的长期训练,孩子的行为会固定成习惯,外在动机也会内化,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激励机制和反应,最终会形成良性循环。

蔡老师说:“所以,家长并不是说不能进行物质奖励,而应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,如书本、学习器具等,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就最好不要,避免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。”

做法

社会性奖励与物质奖励互相结合

既要避免过分的物质奖励,又要把物质奖励用在刀刃上,这个平衡点该如何去把握呢?记者采访了众多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老师们,他们提供了以下四点简易操作的方法:

1.奖励分几类,第一类是社会性奖励,如,微笑、表扬、拥抱等。第二类是物质奖励,如,食物、iPhone、钱等。第三是特权或活动奖励,如去游乐场、多看半小时电视等。当家长使用奖励时,最好优先考虑社会性奖励。这种奖励不增加经济负担。而对具体行为的表扬,又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们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,以增强自信。

2.家长设立积分或代币的奖励机制。比如,准时起床(每天4分),打扫房间(每天3分)等。积满一定分数可以获得物质奖励,比如,积满20分,可以得到一个新玩具;40分,可以去游乐场。也可以让孩子把代币存放在透明的塑料容器里,随时可以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和奖励。

3.家长应随着孩子行为的进步调整积分。当孩子的行为习惯建立后,家长可以提高获得奖励的分值或降低每个行为获得的分值。比如,一次外出活动由20分提高到30分或“打扫房间”由4分降到2分。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彻底解决后,奖励措施也该逐步撤销,以帮助孩子减少对外部约束的依赖,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独立能力。

4.不要把物质奖励变成贿赂。当你因孩子不愿服从要求而不断增加奖励数额时,就成了贿赂。家长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不宜过多,也不宜价值过高。把物质奖励当作社会奖励的辅助措施,注重精神鼓励,才不致将孩子培养得“唯利是图”。家长还需记得这样做的宗旨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,而不是给自己省心省事。

回国加速器

留学生必备应用

国外翻墙回国内看视频